——赵芳考取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经验介绍
作者简介:赵芳,女,共青团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3-5班。现已成功被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拟录取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为什么要考研?
2017年毕业之后,我在深圳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职位是测试助理工程师,就这份工作而言,新能源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我所在的公司虽然并不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它也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公司。在工作初期,我确实也是心无旁骛,一心想学习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从理论学习到被工程师带着实践,再到可以独立工作。在工作期间,不论是我的上级还是同事,他们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他们既是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在工作能力提升的这个过程中,在对这份工作的了解逐渐加深中,我却犹豫了,对工作越了解,对自己越了解,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在2018年2月我萌生了考研的想法,3月我确定了考研的决心。我根据我的兴趣以及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两个角度决定报考湖南师范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并从这个时候起在工作之余开始学习专业课和英语。3月我向我的部门经理说明了我辞职考研的想法,经理表示尊重我的选择。这位经理确实是我从学校步入社会遇到的第一位贵人,是他在校园招聘时给了我这个工作机会,他也是我工作期间的导师,他对我工作的耐心指导,帮助,鼓励和认可,我都是非常感恩的。在4月我正式离职,从深圳回家,接下来的时间,我都是在家里复习。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辞职考研,在家复习,集齐了考研多种极端情况的考生,如果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又怎么能坚持下来,又怎么敢奢望成功。所以,考研绝不是儿戏,它既需要明确为什么开始,也要从一而终的坚持。不论是由于从众心理而选择考研,还是为了逃避大四毕业时找工作而考研,在考研大军如此庞大,竞争逐年加大的现实下,这都是不理智的选择。今年有超过290万人报考,最终只录取70万人左右,盲目考研很有可能成为那230万之一。
院校选择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研的成败。在选择目标学校时,可以结合自己想去的城市、以后的就业、学校实力、专业实力、招收人数、专业课科目、竞争情况、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务必不要好高骛远。如今考研的难度是逐年上升,竞争异常激烈,今年有超过290万人报考,有超过100万人调剂。985学校和211学校竞争自然是不言而喻,其他热门地区热门学校热门专业也是竞争不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真的会事半功倍。适合自己的学校真的会比你仰望难及的学校重要。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目标院校前,查阅招生目录查看你所要报考专业是否有专业限制,是否接受跨专业,如果并无明确说明,也应该打电话咨询该校招生办和该专业办公室,问清是否招收跨专业。以免一年的努力白费。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科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我所要报考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确实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备考初期,我知道跨专业难,知道跨专业有风险,但这个认识真的太浅薄。我的目标院校是一所211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查阅学校官网文件并未规定不接受跨专业。我也再没有做其他咨询。在调剂阶段,我打了许多电话、发过许多邮件、听过太多拒绝。尽管分数不错,一志愿学校也具备认可度,但跨专业,尤其我这样工科跨文学,足够给对方拒绝你的理由。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跨专业将成为决定考研能否成功的最大一个坎。在调剂系统正式开通之后出现了三种情况,一种是系统中一部分学校明确显示不要跨专业的,另一种情况是系统未开通之前,已经打电话明确回复接受跨专业的学校,给了你希望,正式调剂时又临时变卦,说名额有限,所以不要跨专业。三是调剂比例惊人。所以,院校选择切不可忽视的两点是,一是选择一个能力可及的学校,而不是大家都选985和211,虚荣心作祟,自己也盲目跟从。如果最终初试成绩不能进一志愿,调剂将是一场比初试备考更折磨的,更无声的残酷的战役。今年调剂流行的两句话是:调剂是神仙打架,调剂是当初你看不上的学校现在你都高攀不起。二是跨专业的同学务必在考研初期打电话咨询该专业是否接受跨专业。
初试复习经验(仅供参考)
英语一
1.单词是基础,学习单词推荐四种方法,一是买一本考研英语专用单词书,市面上单词书的种类花样繁多,但买什么书是次要的,坚持从3月背到12月才是有用的。我个人用过的书是何凯文老师的单词书。二是从初期起,学习完形填空,推荐新东方王晟老师讲解的完形填空,一些人认为完形填空不重要,可以不注重。但初期花少量时间学习完形填空的优点是既可以学到这类题型的解法又可以辅助背单词,因为完形填空已经覆盖了许多考研单词。三是学习韦林朱伟老师讲解单词的视频,涉及的书是《恋练有词》,视频的优点是,学习不枯燥,是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另外讲解中多以真题为例句,附带讲解部分句子,在学习单词之余又加深了对长难句的理解。四是在真题练习阶段,重点掌握历年阅读中出现的单词,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每近三年的真题,单词重复率很高,比如2019考研,那么2018年、2017年、2016年这三年真题阅读中出现的词务必记得滚瓜烂熟。因为它们在2019年出现的概率可能会比较高。这四种记忆单词的方法,优点在于同一个词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下重复出现,由于这种记忆复现,它比枯燥地背单词书效率高,记忆更深刻。它的缺点是工作量大。
2.长难句是桥梁,学习长难句推荐新东方唐迟老师的长难句视频,唐迟老师讲解长难句从基本语法到简单句再逐步过渡到复杂句子,更容易让英语底子薄弱的同学明白,另外还会以真题句子为例,也明确了一点是,阅读的出题往往在长难句处,理解长难句十分关键。长难句的学习可以安排在备考初期。
3.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习阅读理解推荐新东方唐迟老师的视频。阅读理解在整篇卷子中,所占分值颇高,得分不易失分易,所以最难学的又最必须学的便是阅读理解,它是单词和句子的更高阶。前期一定要对单词和长难句有所积累。阅读的关键在于基本实力和解题技巧。所以切不可盲目刷题,切不可将文章的通篇翻译认为是做题关键,阅读理解是有许多技巧的,这其中的细节推荐唐迟老师的讲解,我自己确实从他的讲解中受益颇多。涉及的书是《阅读的逻辑》。阅读理解的学习可以安排在备考中期到后期。
4.新题型是点睛之笔,新题型虽然所占分值不高,但它的难度却也不小,新题型一共有三种题型,每年都是随机出现,没有人知道下一年会是哪一种题型,但这些年大热的是排序题,也是三种题型中最难的一种。新题型的关键在于技巧。我学习新题型参考了新东方王晟老师的视频,我看视频的次数和我独立做题的次数加起来大概有10遍,看似花时间,实则每个视频两倍的速度播放可以节省时间,到后期做题,不到5分钟就可以较高的正确率完成。王晟老师所教的方法,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实用的。新题型的学习可以安排在备考后期。
5.翻译是难中的挣扎,翻译每年的难度都不一样,2014年以前的都比较难,从2014到2018年难度有所降低,但2019年急转直升,很难。翻译确实是检验真实实力的一道题。翻译主要考察单词和长难句。翻译推荐新东方唐静老师的讲解。翻译没有捷径,只能慢慢积累。翻译的学习可以安排在备考中后期。
6.作文既是得分区又是重灾区,作文分大作文和小作文,又分多种类型,确实是很难,一篇立意准确、用词准确、句子简单通顺且无语法错误的作文已是算不错的作文了。作文亦是没有捷径,只能是小作文、大作文一篇一篇的练,一篇一篇的改。作文大多数人推荐新东方王江涛老师的讲解,但视频太多太长太耗时,王江涛老师倡导的方法是背,背小作文和大作文至少各10篇,背到滚瓜烂熟,这个方法因人而异,但王江涛老师确实压中过某些年的作文。所以,想要背作文的同学推荐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想要学习如何写作文的同学推荐韦林的杨凡达老师的视频课。作文的学习可以安排在备考后期。
政治
政治的学习8月、9月开始都不晚,如果专业课繁重,当以专业课的学习为主,前期不用过分焦虑政治,从8月或者9月开始学习政治都是可以的。政治的辅导老师,政治的辅导书籍都太多太多,但是肖秀荣老师足以,从学习政治开始,跟紧肖秀荣老师即可。他出的书籍已经足够学习。政治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从9月到11月学习的所有政治书籍都是在为选择题做准备,把书掌握牢固,选择题才能安全。12月肖秀荣老师出的《八套卷》和《四套卷》是关键。《八套卷》有时间的话可以记牢选择题和背诵大题,没时间就做完后多熟悉几遍。《四套卷》一定要背,很认真的背。《八套卷》和《四套卷》是政治主观题得分的关键。
专业课一:文学理论与文学原理
我的一志愿是湖南师范大学,学习的书籍主要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的《文学原理》,另有候玉珍编著的《阅读、鉴赏、评论》。周志雄编著的《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文学理论与文学原理这门专业课并不是很难,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学原理部分,这部分主要学习《文学原理》这本书和近20年的真题。主要在于理解原理及背诵原理。背诵是不可少的。另一部分在于评论和鉴赏一篇文章,在备考阶段需要学习如何鉴赏文章,可参考的书籍有候玉珍编著的《阅读、鉴赏、评论》。周志雄编著的《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等书,也可以看一些优秀的评论文章,另再自己动手练习。
专业课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这门专业课主要包含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学习的书籍主要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大明教育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题库》。温儒敏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三十年学习指导》。洪子诚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对于文学史的学习,一是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上,由于备考时间有限,学习内容繁重,可以选择看《作品选》。二是深入对文学史的理解,对书上每一位作家作品的理解,思考是记住所学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文学史内容庞大,难以靠背诵来记住这所有的东西。所以反复看书,反复加深,深入理解是一种有效地方式。三是拓宽学习内容,虽然学校指定书目只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两本书,但这些还不够,可以再借助其他版本的文学史来拓宽知识面,或是加深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是掌握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解释。我用来辅助的书有大明教育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题库》。温儒敏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三十年学习指导》。洪子诚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对于文学史的学习,一是反反复复的看书,反反复复的思考,从3月到12月不停止对课本的学习,也不放过书上的细节。二是对于真题的学习,真题的重复率是存在的,所以真题是具备较大的重要性的,由真题可以了解学校的出题类型,对某些作家作品的出题的侧重点,对于课本某些章节的出题倾向性。学习真题的过程也是对于课本的二次复习。三是笔记,文学史内容很多,笔记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文学史脉络的认识,对于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对于文学史的梳理,另一方面是比较耗时,所以需要合理安排笔记的内容量,做笔记的时间。
心态
心态可以说对于考研的成败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态如何承受12个月的高压,在选择学校时需要理性和耐心,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遇到瓶颈时需要自我排解,最容易出现的便是对于失败的预测和恐惧,这个过程所经历的心理过程没有其他人可以理解,考研条路,从来都是一个人的战争,别人都是旁观者。既然没有人强迫你做出这个选择,也就没有人可以替你承担这些压力。我个人常常自我安慰的一句话是,只要时间还在继续,就没有过不去的事。总之考研是酸甜苦辣自知,风雨兼程且可走。
复试
复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一志愿,那么就根据学校的复试要求,准备复试就好,但擦线党最好还是做两手准备,一边准备一志愿学校的复试,一边搜集调剂信息。准备一志愿学校的复试,最好是找到上届学长学姐,既可以由他们获得历年复试真题,又可以问到你心仪的导师的邮箱,在正式复试前以邮箱的形式联系导师,复试真题也是重中之重,或许会有较高的真题重复率。增大复试笔试成功的几率。另一种情况是调剂,1.在调剂系统开通之前查阅你的专业在过去两三年内有哪些学校有过调剂名额(这个可以查阅研招网或者中国考研网)。列出学校名单。2.虽然专业相同,但每个学校的复试笔试科目可能不同,所以逐个查阅名单上各个学校的复试科目及复试是否有特殊要求,确定在正式调剂之前,你应该复习哪些书,坚持复习。3.在此期间每天关注中国考研网发布的学校调剂信息,如果有调剂名额,根据学校要求,给学校发送相关资料。记录已发送邮件的学校,列出名单。4.在研招网开通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后,根据研招网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写调剂意向。5.在研招网调剂系统正式开通后,正式填报调剂学校。6.如果收到多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必须清楚每个学校的复试时间,如果有某些个学校复试时间冲突,须慎重选择其一。7.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好复试所需的资料。
最后祝同学们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