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焕勇考上北京科技大学的经验介绍
作者简介:鄂焕勇:安全08-3班学生,2012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读研究生。
考研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一年了,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年了,好像发生了好好事,又好像仅仅发生了就一件事。因为与心理的作战过程是复杂多变的,而在形式上又仅仅只是在周而复还的做着同一件事---考研。
我的考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觉得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带着和你们一样的纠结与疑惑于考研与否。那个时候,考研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模糊不已的,只是问身边的朋友和同学 好多好多都是说要考。 迷茫的我在再三考虑之下选择了询问家里的意见,但是很不尽人意,没有人给我确定的答案,让我自己决定。其实,在我看来,我想考研,只为了那个高考时弥补未充分用心后的那份遗憾,只为了想要让自已拥有更多的一种叫做‘知识’的武器,去走我未来的路。所以这上面我并未纠结太久,确定了选择:考。但为何又说不尽人意呢,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让真的不忍心再这样一直下去,像一条寄生虫一样仍需要家里的供应,而不是为家里分担。所以我还是自我斗争了一会,结果理想战胜了经济问题,我想只要我努力,经济问题我是基本可以靠贷款和半工半读解决的,我只是知道如果我幸运的考上了,我绝不会再像大学这样一直被闭塞下去了,我有时候很讨厌这个过于闭塞的大学。
然后应该是确定专业和学习了,吸取高考时的教训,知道了应该先选专业再挑学校。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确定考安全专业,虽然这个专业的男生比较好找工作,但从我个人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来讲,我更看好电气机械之类的专业,但一没基础,二没精力,最后我决定考安全工程!既然专业降低了门槛,我就要选个好学校,经过了一番选择,我决定考北科大!
就这样,一起准备工作就绪,我就开始了我的第二阶段——备战阶段。
2011年4月1日我便开始投入了我考研备战的第一天;上完课,背着书包到了我们学校里专有的考研自习室----二号楼618,一开始因为太久没学习,再加上大三上的时候玩的太多,基本没上自习,所以状态并不好进入,基本仅仅在看高数书,做高数书后面的习题,是很认真,但是,现在想想当初做的太慢太仔细了,完全没必要,因为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大,如此一来,导致后来的实际总是赶不上计划。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感觉,每天八点起床,吃过早饭后就来到自习室,就这样一天的奋斗开始了!前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四五月份,我几乎每天都在学数学,而这段时间唯一的教材就是高数书!不要小看这本书,他的题虽然不多,但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把这本书看透了,你才真正有可能学好数学!通过了两个月的努力,我的数学基础得到了很大提高,之后我就开始准备英语,先是做胡敏的阅读专项训练,做完这本书后我就开始做全面的训练,至于练习册我觉得做模拟题就可以。当然这期间数学依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为数学打好了基础我就开始提高过程,那时我做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这两本书真的挺不错,既有基础又有提高,同学们可以看一看。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转眼到了十月份,这时候压力就开始增大了,有许多考研同学就是在这时放弃的,但我觉得你如果咬牙把这段时间坚持下来,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这段时间里我开始了我的冲刺阶段,每天七点半起床,从早八点学到晚九点。这段时间里我不只看英语和数学,而是进入了全面的复习。分出一半的时间给政治和专业课。因为这两科几乎拉不开差距。所以侧重点还是英语和数学。这段时间要做数学和英语的真题。
在这两个月里,我每天几乎过着自习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当时的感觉只有一个字-苦,可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觉得,这苦里还有一丝甜。是的,当你经过付出最后得到回报时,你才会知道这结果有多甜。
一转眼到了临战阶段,也就是十二月中旬,这也是很重要的阶段,一方面你不能放松,要把以前的内容重新温习一遍,另一方面,要控制强调,为最后的考试准备一个好的状态。所以这段时间我会刻意的降低强度,尽量多看书,少做比较难的题,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状态。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觉得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这几天难熬,每天脑子里就装了两个字——考研。所以这几天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紧张是必须的,这时候不紧张的同学不是心理状态好,而是新忒大了,但不能太紧张,一定要相信自己,累的时候就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的!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考场,你才能发挥出你的真实水平!
考研一路走来,千辛万苦,但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天道酬勤。
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