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弟学妹谈经验系列之二百零二

时间:2018-04-02浏览:304

                 ——赵梓超同学考取东南大学研究生的经验介绍
作者简介:赵梓超,物联网14-1班学生,党员。曾获得国家仪器仪表奖学金,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校级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大家好,本人报考18东南大学仪科,预录取通知已出。感谢邬长明老师给我这次机会给学弟学妹介绍经验,先给大家说一下学习过程中自己得出的几个经验,再具体讲一下各科的学习方法。归纳来说有几点:一、不要自我感动。二、走心。三、脱管。四、信息搜集能力。五、学习方法:定范围。
一、不要自我感动。
    每个人选择考研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并不是选择考研就比选择工作走上了一条更难或更艰辛的路。这样说是因为:我看到了很多考研的同学在发帖说自己如何早出晚归,而选择工作的室友每天追剧逛街好不快活,言语中颇有自我感动的意味。这里不乏有很多自己感觉良好的二傻子形象,但是个人觉得,抱着这种态度的学习和抱着那种:唉,没办法,我这专业不考研找不到好工作。唉,郁闷啊,家里非让考的心态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从你选择考研那一刻,你以后的路都不会很轻松,这个现实你得认识到。脱离父母,自力更生,想要的一切都得自己去get,你想,开创的过程有舒服的吗?在我准备18年考研的时候,有的学长已经在读研究生了,通过他和他同学的生活(每天早晨八点半到实验室,晚上11点回宿舍,一周7天泡在实验室,每周末唯一的休息就是早晨和中午各多睡一小时懒觉,晚上晚去实验室几十分钟),我就发现,准备考研简直是一件太轻松的事情。于是我又问了身边的朋友,读研了有什么感受,他们都说,觉得没有最累只有更累啊,想想当时考研真是太轻松啊,现在的工作量是当时远远不能比的。本来也略有自我感动,也觉得疲惫的我,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从那以后再没有觉得自己苦或累过。也发现很多时候自己的疲惫只是厌倦引起的,每天做着一本厚厚的全书,如果不能从中挖掘到兴趣点,真的会感觉疲惫,所以这也提醒大家,学会从自己学习的内容中找乐趣。
二、走心。
    搜集资料、定目标方面还是不要依赖别人,要走心,自己去做。而且自己要惦记着,自己懂得为自己的事情着急,这也是要走心。正面例子就是我学习过程中的走心。当时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了几个月,但是还是把基础知识巩固完毕了。大家在看全书的时候,虽然每次都有很多内容不理解,但是每一次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它搞明白,有时候虽然你搞了半天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大体明白了,但是不要觉得这浪费时间。你走心了,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了,它们都会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象的,都是你以后成功的垫脚石。专业课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很多不理解,对书上的内容都觉得不太相信,全都是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就经常与考电路专业的同学讨论,很多小的点,有时候只是一个名词解释,但是那个时候很走心,以后做题时会一下反应过来,我想这和当时的用心是分不开的。
三、脱管。
    这是我今年学习过程中一个特别大的心得体会。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有一些公式总是记不住,比如五个基本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比如偏导数的定义,之前练的时候每次遇到了就查一下书,想着考试前整个把公式背一遍就行。但是事实是,这些公式的记忆不像背课文似的记忆的时候有个规律线,所以相对来说是不容易记住的,寄希望于最后几天突击记住,是不可能的。数学公式必须通过做题中的不断重复来记忆,这也正体现了平时脱管的重要性,在遇到运用公式的题时,一定要把公式自己写出来,哪怕写不对,也根据自己的记忆把公式写出来,把题做出来。对答案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其他思路是对的,就是公式记错了,这个时候就把自己写的和正确的做个对比,找出自己记忆的差错。每一次都这样,重复两三遍自然记住了,也就达到了脱管的效果,这对考试是十分有帮助的。此外可以自己想一些好笑的事物与要记得公式相联系,比如张宇的狗-sin狗,这样便于记忆。我就是通过这个狗-sin狗,自己联系,记住了其他式子。而且有一个奇怪的心里现象就是,每次遇到一道不会的题,就会觉得这道题肯定用的是自己没掌握的那个知识点,然后就使劲纠结那个自己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想半天也想不出来。最后一看答案,发现根本没有用到那个知识点,要不是自己这个心理干预的话,换一种思维说不定就做出来了。这也提醒我们,一定不要有遗漏没掌握的知识点,否则的话,即使没用到,也会干预我们解题的。
四、信息搜集能力
    其实考研过程中最无助的时刻是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道该往何处走的时候,考研不像高考,不是只要你踏踏实实学习就可以的。没有在正确方向上的努力,是徒劳无功的。比如之前有同学在报名前一天才发现要报考的专业除了保送的以外只有一两个名额,临时换学校换专业,十分仓促,最后结果也未能如愿。比如报考学校专业课只提供两本指定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就要求我们自己去搜寻相关资料。比如学长学姐的指导,这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比如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时常与其他同学交流,一方面复习进度做个对照激励自己别懈怠;另一方面相互传递一些最新消息,保持紧跟趋势不掉队。推荐小组形式的学习。但是这里有一个反例,就是之前加的一个高数交流群,群里经常会发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求大神解答,但最后几个月的时候,群里经常聊的同学很熟了,也有了友情,其他的也聊的多了起来,明明一道题,却看一上午都有聊天记录。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好像那些同学考的都不是太好,考上的同学学校似乎也不太好。我觉得这个值得大家借鉴,其实有时候在群里问数学题是比较低效率的一种方式。总之大家记着教训,具体情况自己分析。
五、学习方法:定范围
    我采用从大到小的框架,比如数学,就是三个部分:高数、概率、线代。
    高数就是六章: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那我一章用一周的时间,6周之后就可以看完高数了。初步这么设定一下。然后开始看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的时候,知识点也就六个,那么我平均一天看一到两个小节,最后用一两天的时间做后边的题型训练。这就又把框架框小了,具体到每天的内容,这样看书的时候就有一种紧迫感,不由得提高效率。而且早晨不想起的时候,就会想,昨天进度差了一点,得赶紧去赶一下,就会有无限的起床动力。